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高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及智能仓储为一体制造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日期:2024-05-03 02:25:49来源:乐鱼体育王者荣耀 作者:乐鱼体育网页版

  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明确目标导向,深化能源标准化工作改革,在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储能、氮能等新兴领域,率先推进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 5G 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26 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方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

  随着《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政策战略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向高端化和高的附加价值方向积极迈进。在新能源领域,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构成,其中发展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和实现能源系统变革的重要基础;在通信领域,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地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互联网终端数量的爆发势必会带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

  本项目拟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搭建高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及智能仓储为一体的生产制造基地。项目建设完成后,公司将提升新能源、通信等领域产品的产能。

  项目建设周期:本项目采用边建设、边投产的滚动建设方式,整个项目建设期为 2 年,从第 2 年开始慢慢地释放产能,第 4 年达到满产状态。

  进入“十四五”时期以来,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新能源建设等利好政策的出台实施,新能源产业在政策、技术、应用、市场机制、产业链均实现了突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带动了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在储能行业方面,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的数据,截至2021 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量达 209.4GW,同比增长 9.58%,其中,中国的累计装机量达到 46.1GW,占全球的 22.02%,同比增长 3.39%。从新增装机量角度来看,全球 2021 年新增装机量为 18.3GW,同比增长 181.30%;中国 2021 年新增装机量为 10.5GW,同比增长 228.13%。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根据工信部的数据,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领先,2022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 705.8 万辆和 688.7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 96.9%和 93.4%,连续 8年保持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车的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 25.6%,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广阔。

  2018 年我国进入 5G 通信建设阶段,并于 2020 年实现商用。通信行业的快速地发展离不开通信设施的支持,由于 5G 使用较短的波长频率来实现更高的数据 传输速率,所以其传播半径更短,造成了 5G 基站数量需求量大幅度的增加。根据头豹研究院的数据,5G 基站的需求量将由 2019 年 13 万个增长至 2025 年的 816万个,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 41.6%。随着 5G 技术的日趋成熟,全球业界已开启 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究探索,面向 2030 年及未来,6G 网络的面 世将为通信产业带来大的变革。6G 时代对基站覆盖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 现 6G 的大规模商用,6G 网络的“致密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不仅是对通信技术的挑战,更是对移动通信设施制造产业的挑战,同时也为通信 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上述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将直接带动精密制造设备的需求量开始上涨。本项目实 施后,公司将实现多型号多规格的产品及零部件的生产,应用于新能源、通信 等行业,是公司把握市场机遇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随着《中国制造 2025》等一系列政策战略的实施,我国制造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向高端化和高的附加价值方向积极迈进。在新能源领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能源危机,全球各主要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未来能源系统的核心构成,其中发展储能产业是推动能源系统转型和实现能源系统变革的重要基础;在通信领域,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地发展,万物互联的时代马上就要来临,互联网终端数量的爆发势必会带动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大量需求。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并依托长期以来积累的研发技术优势和丰富的生产经验,不断开拓产品的应用领域。

  本项目将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搭建高效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生产线及智能仓储为一体的生产制造基地,运用先进工艺,生产应用于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及零部件。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创造新的业绩增长点,分散经营风险,拓展公司产品应用领域,推动公司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从而加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用于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及零部件的制作流程与工艺具有应用场景导向的特点。产品在不同的应用场景,将面临不同的温度、湿度等外因,进而直接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年数的限制。随着人工、材料、费用的上涨,企业同时为维持相对的市场占有率,销售端并没有相应地提价,造成毛利率下滑且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只有增加产品研制与工艺改进方面的投入,把握产品应用场景特征,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融入到产品的方案设计中,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与服务,才能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提升在整个产业链中的议价能力。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公司将加大研发力度、持续进行工艺优化,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和产品设计与生产,从而获取更高的利润率,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

  本项目旨在生产应用于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及零部件,为新能源设施、通信基站等基本的建设提供的重要部件。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大目标纲要》明白准确地提出聚焦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

  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能源领域新型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明确目标导向,深化能源标准化工作改革,在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储能、氮能等新兴领域,率先推进新型标准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中提出“十四五”时期力争建成全球顶级规模的 5G 独立组网网络,力争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数达到 26 个,实现城市和乡镇全方面覆盖、行政村基本覆盖、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其中行政村 5G 通达率预计达到 80%的目标。因此,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保障。

  (2)公司多年的规模化生产制造能力、成熟的技术积累与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为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项目将生产应用于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及零部件,而新能源、通信等领域的产品及零部件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多样,对电磁环境隔离、噪声隔离、通风系统散热、抗震动、抗腐蚀、防尘等性能要求逐渐趋严,并且还需同时兼顾安装、维修、管理等方面操作的便捷及安全性,这对上游产品及零部件制造商的研发、设计以及生产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企业成立以来,从始至终坚持新产品研发与工艺优化,并持续强化公司整体的产业链路整合。

  随着新产品研发逐步投入与工艺逐渐完善,公司在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与精密结构件等产品领域的专业方面技术不断打磨强化,强化自身在产业链上的差异化价值及技术壁垒,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公司通过深化、拓展与品牌客户在多个产品维度的合作,积极布局新能源、通信领域等。

  公司产品作为消费电子科技类产品与精密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知名电子品牌商对供应商产品的品质与持续的品质管理提出较高的要求,公司通过多年的生产经营经验积累,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生产的全部过程中,对供应商的选择、用料、产线质量、成品、出货等所有的环节进行严格、全面的质量管控,保证较高的产品质量与良率,确定保证产品实现用户要求。此外,公司已通过了 IATF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国际品质衡量准则进行生产管理及质量控制,进一步保障了产品质量与良率。

  公司产品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领域与通信领域,其中新能源领域基本的产品应用于储能及新能源汽车领域。

  截至 2021 年,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的累计装机量达 209.4GW,同比增长 9.58%,其中,中国的累计装机量达到 46.1GW,占全球的 22.02%,同比增长3.39%。从新增装机量角度来看,全球 2021 年新增装机量为 18.3GW,同比增长181.30%;中国 2021 年新增装机量为 10.5GW,同比增长 228.13%。

  未来随着全球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装机量的提高,储能规模将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数据,保守情况下,中国 2026 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48.5GW,2022 年至 2026 年复合增长率为 53.3%;理想情况下,随着电力市场的逐渐完善、储能供应链配套、商业模式的日臻成熟,中国 2026年新型储能累计规模将达到 79.5GW,2022 年至 2026 年复合年均增长率为69.2%。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全球领先,依照国家工信部的数据,2022 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96.9%和93.4%,连续 8 年保持全球第一。根据 IDC 发布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将在 2026年达到 1,598 万辆的水平,年复合增长率为 35.1%,届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新车渗透率将超过 50%,保有量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占比将超过 10%。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必然带动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市场的增长,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内的市场规模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良好发展,在未来逐步扩大建设。证券时报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2 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 259.3 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 91.6%,随车配建私人充电桩增量持续上升,同比上升 225.5%。截至 2022 年 12 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为 521 万台,同比增加 99.1%。2022 年公共充电站增量为 3.7 万座,保有量为 11.1 万座。

  我国 5G 基站进入快速建设阶段,国家工信部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 年至 2021 年我国已建设完成的 5G 基站数量分别为 77.10 万座和 65.40 万座,累计建设 5G 基座数量 142.50 万座,已建成全球最大的 5G 网。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要求到 2025 年实现每万人拥有 5G 基站 26 座,即 2025年我国 5G 基站将达到 364.00 万座,2022 年至 2025 年共计仍将建设 5G 基站超过 200 万座。

  随着 5G 技术的日趋成熟,全球业界已开启对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究探索。面向 2030 年及未来,6G 网络将助力实现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深层次地融合,构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的全新世界。6G 将使用太赫兹(THz)频段,在空间中传播的距离短于 5G 信号,因而 6G 时代对基站覆盖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能预见到,实现 6G 的大规模商用,6G 网络的“致密化”程度将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不仅是对通信技术的挑战,更是对移动通信设施制造产业的挑战,同时也为通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本项目备案、环评手续尚在办理中。2021 年 6 月,惠州恒铭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惠州市惠阳区自然资源局签订《国有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并按照合同规定缴纳土地出让金和契税。截至本预案公告日,已取得募投项目用地相关的不动产权证书(编号:粤(2022)惠州市不动产权第3001049 号)。

  此报告为完整版摘取部分,需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银行贷款、投资决策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